新加坡城市交通经验示不靠修路靠管理

时间:2013年09月19日信息来源:不详 点击: 【字体:

新华网北京9月19日电(记者高立 韩洁)对于世界上很多大城市而言,交通拥堵都是挥之不去的痛。与堵车相伴而来的是市民的抱怨、空气的污染和城市活动效率的低下。

如何建设一座没有拥堵的城市?新加坡城市交通国际总裁罗兆广18日在“中国-世行知识共享:城市发展领域的交付科学实践”研讨会上,向记者介绍了新加坡城市交通统筹发展的经验与启示。

道路畅通:不靠修路靠管理

新加坡仅700多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居住着500多万人,而这样高人口密度的一个城市国家,道路交通却非常畅通。

“新加坡是没有拥堵的城市。”罗兆广说。

据他介绍,新加坡95%以上的高速公路和主干道在高峰期没有交通拥堵。这让很多承受堵车之苦的其他城市不得不艳羡。而之所以取得这一成就,政府统筹管理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。

“新加坡国土面积有限,没办法修建很多公路,只能通过优化公共交通来解决拥堵问题。”罗兆广说,很多地方的公共交通都是碎片化管理,导致公共交通效率不高。

据他介绍,1994年,新加坡将原有的四个陆路交通机构合并,统一由新加坡陆路交通局负责管理所有交通方式和方方面面的问题,统筹制定交通政策和战略,规划道路、公交和轨道交通网络。

道路交通建设中,土地使用规划也十分重要。据了解,新加坡每10年就会进行一次土地的概念性规划,制定未来40至50年的土地战略规划,每5年进行一次实施性较强的土地发展总体规划。通过科学的土地规划保证未来交通发展形势变化的需要。

交通枢纽:无缝整合

“有些城市政府花费了很大投资进行轨道交通建设,但整合工作没有做好,对地铁的利用没有达到最优。这是非常可惜的。”罗兆广说。

据他介绍,新加坡于2009年开始进行了公交、轨道交通线网综合规划,促进公交路线直接衔接地铁站。

罗兆广认为,一体化的城市建设和交通规划,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很多交通拥堵问题。

新加坡政府着力建设无缝整合的交通枢纽。住宅楼盘、商业购物与轻轨、地铁、公交、出租车相互临近,实现交通方式一体化、设施一体化和生活方式一体化,出行距离和时间大幅缩短。

在新加坡,政府还建设了大量有遮挡的通道,以实现最后一公里的无缝衔接。“比如我下班碰巧赶上下雨了,从办公室去坐地铁,然后再坐巴士,即使没带伞也不会被淋到,因为一路上都有这种有遮挡的走道。”罗兆广说。

交通需求:控制与疏导

罗兆广介绍说,在交通需求管理方面,新加坡采取了“两条腿走路”的策略,在控制机动车保有量的同时,通过收取道路拥堵费来限制车辆上路。

从1990年开始,新加坡引入机动车配额系统,每两个月拍卖购置新车的拥车证。拥车证有效期10年,大多数不可转让。这一举措将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幅控制在了较好的水平。

此外,新加坡还对机动车收取基于里程的道路拥堵费,以此疏导交通需求。

罗兆广说,实施拥堵费政策后,很多人都会提早出门,避免拥堵收费。还有人开车送家人到地铁站去上班。总体来看,拥堵费给市民带来的好处多于不便,确保了交通的顺畅无阻。

“拥堵收费政策非常关键。如果收费系统关闭一个月,新加坡的交通可能会瘫痪。”他说。

除了城市建设和公共交通规划方面的努力,新加坡还实施诸多软措施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,比如在家办公。路交局允许员工每周两天在家办公。政府还鼓励错时上班,鼓励大企业提供公交卡给员工。

罗兆广说,解决交通拥堵不是单一某项政策就可以解决的。它需要公交、土地、停车等各方面的措施相互配套,综合解决。

(作者:佚名 编辑:admin)
延伸阅读:
网友评论
更多>>最新专题